媒体评论:别让财商课变成敛财课

焦点 2025-07-07 23:34:07 6967

辛音

“不花一分钱,媒体教你财富增值”、评论“现金放在身上就是别让负债”,在微博、财商成敛财课短视频等平台,课变常见财商教育的媒体广告。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评论部分财商教育机构打着播撒财富的别让旗号炒作,利用群众财富焦虑疯狂吸金,财商成敛财课潜藏风险隐患,课变亟待明晰监管职责和行业标准。媒体

财商可理解为一个人与财富打交道的评论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别让《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版)显示,2012年到2019年,财商成敛财课财商教育行业企业注册量增长超6倍;截至目前,课变商业信息服务平台“企查查”显示的财商教育相关企业突破6000家。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反映的是居民对提升金融素养的积极追求;正规、高质量的财商课,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促进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财商教育成为培训市场的香饽饽,社交平台也将其视为吸睛及吸金工具,大力投放推广视频。无论教授还是学习财商课,都是一件传播知识的好事;但个别商家的歪脑筋、部分学员的“躺赢”心,联手把财商教育变成了一桩浮夸又荒诞的生意。更有甚者,有些人并未持有金融牌照,却在教课过程中违规收取投资咨询费。

所谓理财课,实质成了敛财课;所谓进阶费,不过是收割智商税。一些学员没能学有所成不说,还遭遇退费难、维权难。乱象频出的财商课,不仅伤害了渴望知识的学员感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不利于培训市场营造良好风气;其中,没有资质的变相“代客理财”行为还涉嫌违法。财商教育具有教育和金融的双重属性,行业管理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再难管也得有人来管。施教主体复杂,那就厘清归属,联合执法;皆有,那就挨个摸排;除了对培训商家形成约束,还要对大肆传播诓骗学员内容的平台施以惩戒。

金融逻辑是一种客观的科学规律,不是培训商家释放财富焦虑的工具;财务自由是相当少部分人能够达到的生活状态,不是社交平台兜售“躺赚哲学”的诱饵。面对争相跑来制造传播财富焦虑的商家,消费者也应该有警惕之心。

本文地址:http://flash.woojinchemicial.com/html/263a2159952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居民长期投资意识稳中有升 债券资产配置超两成

上海石化火灾保护性燃烧措施结束,中石化集团公司被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约谈

个人养老金试点加速落地,这四大配套文件将密集出台!

加密货币寒冬:从业者一周亏损20万,坚持不清仓,最怕被裁员

深交所再问国立科技27岁新实控人背景:其父母是否参与交易,是否规避市场禁入?

多次借用账户搞内幕交易?齐翔腾达控股股东被罚超千万!

为了反复圈钱,竟找了一个曾经募过资且投产失败的项目!马可波罗:先分红,再募资,伸手就要40亿

中加基金债市周报:地方债缴款对资金影响有限,债券维持震荡格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