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美联储利率决议来袭!全球经济会否衰退就看此一举了!

美联储利率决议来袭!全球经济会否衰退就看此一举了

时间:2025-07-07 02:37:32 来源:骨肉未寒网 作者:知识 阅读:290次

经济学家称,美联美联储官员下周将保持坚定的储利鹰派立场,为2023年3月前利率达到5%奠定基础,率决但这一举措似乎有可能导致美国和全球经济衰退。议袭

据调查发现,全球市场预期美联储在下周的经济举利率决议上,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衰退此外,美联该调查还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再上调50个基点,储利随后两次会议分别上调25个基点。率决

图1

虽然经济学家的议袭中值预期是12月加息50个基点,但其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全球人预计加息75个基点。值得一提的经济举是,经济学家预期的衰退利率路径与市场预期的相似,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周将加息75个基点,美联并倾向于12月加息50个基点,预计利率峰值将在4.8%左右。

如果美联储下周再次加息75个基点,那么将是美联储自上世纪80年代沃尔克担任主席、抗击胀以来的最大加息幅度(自3月以来的累计加息375个基点)。

此外,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在对抗40年来最高的通胀率之际,其货币政策方向不会过早转向,而不断加息将反映消费者价格的增长。据了解,美国过去两个月的CPI指数都高于预期。

集团首席国际经济学家James Knightley在一份调查中表示:“通胀压力仍然很大,美联储将在11月加息75个基点。鉴于经济和市场的疲软背景,我们目前预计12月加息50个基点。”

对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表示,美联储坚定致力于恢复物价稳定,并多次援引其前任沃尔克的话。据悉,沃尔克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将利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对抗通胀。

鲍威尔警告称,这一过程将是痛苦的,因为其目标是实现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以减轻物价压力,而失业率将因此上升。

据了解,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发布的预测显示,今年利率将达到4.4%,明年将达到4.6%,2024年将下调利率。

四分之三的经济学家预计美国将陷入衰退

虽然鲍威尔和他的同僚们并没有放弃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希望,但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前的调查中,多数经济学家(四分之三)首次认为未来两年可能出现衰退,其余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将出现经济硬着陆,并出现一段时间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图2

此外,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收水”过度:经济学家们认为,美联储会将最高目标利率设定在4.75%,其中75%的经济学家表示,相比于美联储加息不够而无法遏制通胀的风险,美联储加息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痛苦的风险可能更大。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高级美国经济学家Thomas Costerg表示:“货币政策的滞后仍被低估。目前紧缩政策的全部效果可能要到2023年年中才能感受到。到那时,可能就太晚了。出现政策错误的风险很高。”

此外,由于三分之二的人预计未来两年将出现全球衰退,因此全球市场也可能出现经济外溢。

图3

美联储有望缩表

除了加息之外,经济学家们还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其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行动。据了解,美联储每年削减的资产规模高达1.1万亿美元。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年底,资产负债表将达到8.5万亿美元,到2024年12月将降至6.7万亿美元。

图4

对于美联储是否会将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作为缩减购债规模的一部分,有57%的人预计会采取这一举措,而在时间上没有达成共识。

总结

总的来说,经济学家们预计FOMC的声明将承诺持续加息,但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希望用更温和的语言来表示小幅加息。除了放缓加息之外,经济学家们还认为,美联储最终会改变加息路线,以应对经济增通胀放缓。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在2023年下半年将首次小幅下调利率,2024年将大幅下调。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遭遇高瓴清仓式减持,良品铺子却走出“准地天板”,啥情况?
  • 腾势汽车赵长江:网上天天有人骂我,知道这个品牌的不到1000万人
  • 三因素支撑上证指数四连阳
  • 下半年复苏?半导体行业2023年展望,逆势增长的机会找到了
  • 三天处分六虎,刘彦平被指参加孙力军政治团伙
  • 郭树清: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双向波动,但总体上将持续走强
  • 券商资管进军公募赛道 需打造三大“后发优势”
  • 四川路桥跨界布局钾盐矿 拟豪掷63.65亿元赴非洲建项目
推荐内容
  • 增收不增利、复购创新低 泡泡玛特靠出海自救?
  • 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希望中国中车与新兴际华未来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
  • 太阳能制氢新突破:效率是同类装置 10 倍,成本还更低
  • 外储规模“三连升”! 环比多了102亿美元
  • 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活动有什么变化?
  • 从蔚来交付量破纪录  看中国高端车市开启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