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禾堂食安问题频发,这次用了过期布丁

益禾堂再度出现了食安问题。益禾用过
近日,堂食题频天眼查APP信息显示,安问岳阳县益禾堂学院店因违反食品安全法,发次被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976元,期布并没收违法所得24元。益禾用过
处罚事由显示,堂食题频当事人食品冷藏柜中存放着两份食品布丁,安问共6.5公斤,发次冷藏时间为2天,期布均已超过保质期,益禾用过自5月12日10点3分,堂食题频该店的安问食品布丁超过保质期起至被查扣止共计制作了8杯“益杯烧仙草”奶茶,销售价10元/杯,发次利润3元/杯,期布共计利润24元。
这距离益禾堂上一次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仅过去了两个月。
5月5日,曾有媒体报道称,益禾堂位于郑州市的部分门店使用过期发霉食材,存在篡改开封物料最佳赏味期等食品卫生问题。话题#益禾堂被曝使用过期发霉食材#也因此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压力之下,益禾堂于5月6日通过官方微博就郑州门店卫生发布致歉声明,立即关闭涉事门店进行整改,同时与恶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加盟商终止合作。此外,还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排查行动。
出现食安问题后,品牌火速道歉已成常规操作。
2021年9月13日,媒体报道了柳江区商贸街某益禾堂加盟店存在“柜台多处有蟑螂”、“门店小餐饮登记证已逾期”、“有员工未办理健康证就上岗”等情况。9月15日,@益禾堂微博发布情况说明称,对此,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彻查、整改。
益禾堂甚至还表示,在从加盟商签约到门店开业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强调和采取监督干预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产生,“但是很遗憾,这次仍然发现有加盟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我们深感痛心与自责,并向大家致以诚挚歉意”。
食安问题屡屡出现,与益禾堂庞大的门店体系、加盟为主的经营模式有关。
益禾堂创始于2012年,天眼查APP信息显示,益禾堂是武汉熠汇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原叶手作时尚茶饮品牌。在喜茶奈雪尚未成熟、贡茶仍大行其道的年代,益禾堂早期在武汉凭借招牌产品“益禾烤奶”打开市场,6-18元左右的产品价格区间也令其迅速在学生群体中受到欢迎,到2013年,益禾堂便正式开放连锁加盟。
经历了数次品牌升级以及多年对供应链方面的搭建后,2017年益禾堂门店数量正式达到1000家,开启了接下来数年的门店规模扩张。据官网资料,截止2021年10月,益禾堂品牌已遍布全国27个省及地区,覆盖200多个城市,全国门店数量突破5600家。
而益禾堂的加盟模式也决定了这个品牌需要对海量加盟商进行管理。
就加盟模式而言,益禾堂只开放“单店加盟”合作模式,不招区域代理。加盟一家益禾堂的前期费用在30万元左右,包含品牌使用费、培训服务费、设计服务费等项目。这在奶茶加盟中算是一个平均性的费用。
因而即使益禾堂对品控进行了一系列规定,但能否将规定落实到每一家店的日常运营来说仍是难题。益禾堂官网表示,该公司从原物料选择到生产加工,自检、官检、品检,关关把控。坚持按规定的存储条件存放,不定期抽检,保证品质合格且具有稳定性。然而眼下的现实是,益禾堂自己都得为“这次仍然发现有加盟门店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道歉。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行业增速为26.1%,2021-2022年下降为19%左右,新茶饮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放缓,预测未来2-3年,增速将调整为10%-15%。在茶饮行业增速放缓的眼下,修炼内功、加强内部管理也是每个品牌长久经营的保障。
相关文章
-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戴小河)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邮政局23日联合发布通告,对寄递电子烟产品、烟弹、电子烟用烟碱等实行限量管理,每人每天限寄一件,不准多件寄递。根据通知,每件限量标准如下:烟具22025-07-09
-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一项针对金融市场专家的调查显示,欧元区的通胀率可能会远远超过欧洲央行的目标。欧洲央行内部的预测显示,到2024年,欧元区通胀率将降至略高于2%的目标。相比之下,调查显示,金融市2025-07-09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券业行家 首家上市券商2022年中报,在等待多时后,东吴证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度报告,从而开启了上市券商集中发布中报的大幕。上半年净利2025-07-09
- 新华社天津8月17日电记者郭方达)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天津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秋叶刚男共同主持中日第九次高级别政治对话。杨洁篪表示,中日两千多年交往史2025-07-09
- 来源:保险报近期,招银理财官方直销APP上线,意味着以代销为主流销售渠道的银行理财市场,悄然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理财公司直销渠道仍处于萌芽状态《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用户下载招银理财官方直销2025-07-09
- 《科创板日报》19日讯,小米高管在今晚业绩会上表示,小米会努力做好成本优化,比如人员数量控制,会有更多优化举措,但成本优化举措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效果,但在新业务领域,如智能电动汽车,小米将会增加人2025-07-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