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万亿巨头宁德时代“成绩单”来了!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188.42%,储能业务成第二增长点!

万亿巨头宁德时代“成绩单”来了!第三季度净利同比增188.42%,储能业务成第二增长点

时间:2025-07-06 21:11:19 来源:骨肉未寒网 作者:时尚 阅读:666次

炒股就看,成绩单权威,宁德专业,时代及时,第季度净点全面,利同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比增

10月21日晚,储能成第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业务报告显示,增长第三季度,成绩单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973.69亿元,宁德同比增长232.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时代净利润94.24亿元,同比增长188.42%。第季度净点

多家机构表示,利同宁德时代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比增盈利修复显著。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收盘,宁德时代报413元/股,跌0.48%,总市值为1万亿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业绩同比大增

今年1-9月,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2103.40亿元,同比增长18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

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和储能业务快速发展。SNE数据显示,1-8月,宁德时代累计装机量达102.2GWh,超过2021年全年96.7GWh,全球市占率为35.5%。其中,8月份,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为39.3%,比年初提升6.7个百分点,创单月历史新高。

储能业务方面,宁德时代近期签下多个订单。10月18日,宁德时代宣布,将为美国Gemini光伏加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9月21日,宁德时代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达成合作,将在3年时间内为其供应10GWh的储能产品。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与FlexGen在储能系统项目方面的合作已超过2.5GWh。9月,宁德时代还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全球合作。

研报指出,今年三季度,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相比二季度处于下行区间,带动电池厂成本端压力缓解,同时宁德时代三季度顺价进一步落地,促使利润率好转。

储能需求快速增长

储能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第二增长动力,各家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拓展储能业务。

于10月20日发布了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据介绍,LF560K电池采用超大电池CTT(Cell to TWh)技术,即面向TWh级别储能规模的电芯创新技术,可实现电芯及系统层级的成本双降,预计在2024年二季度开启全球交付。亿纬锂能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电力储能100GWh产能规模。

10月20日,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中标“新源智储2022年度储能设备第二次框架招标项目-储能电池预制舱2”项目份额的60%,预计该项目采购总量最多为600MWh。国轩高科还在10月9日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国内储能项目合作,未来3年内总计合作储能项目预计10GWh。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动力电池企业正加紧产能扩建。

9月28日,宁德时代公告称,拟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投资建设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40亿元。宁德时代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迈入“TWh”时代,为抓住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完善生产基地布局,公司拟进行相应的产能投资。

10月8日,宜春国轩电池二期20GWh项目宣布开工,该项目是国轩高科国内十大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其一期10GWh项目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投产,二期项目预计2023年10月全部建成投产,并为国内外一流整车企业和储能领域头部企业供应锂电池产品。

表示,2022年下半年,国内储能项目将规模化落地,海外储能需求快速增长。预计未来5年,全球储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60%以上。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新加坡媒体:华尔街形成共识,看涨中国股市
  • 又一地首套房贷利率降至4.25%!多家银行额度充裕
  • 10万台自动贩卖机撑起一个IPO
  • 国办印发通报对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 世界杯爆冷门,中国足球投资爆“冷”
  • 住房公积金可支付异地房租?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始试点
  • Mysteel解读:苹果进入传统淡季 后市行情能否回温
  • 明星餐饮再翻车!胡海泉旗下奶茶品牌“本宫的茶”偷税漏税被罚 加盟商:开了两年一直亏
推荐内容
  • 190亿爆雷?湖南监管:已成立专项小组
  • 底价21亿元,甩卖资产包!被接管的天安财险大动作!
  • 1171.45万元!网络主播“帝师”涉嫌偷逃税被处罚
  • 工信部召开2022年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电视电话会议
  • 美国消费者的超额储蓄还能“坚挺”多久?
  • 美国大型LNG终端因爆炸关闭 欧洲天然气价格应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