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消费贷业务巨亏后 高盛开始“自救”!

消费贷业务巨亏后 高盛开始“自救”

时间:2025-07-06 11:14:57 来源:骨肉未寒网 作者:百科 阅读:529次

消费贷业务巨亏后 开始“自救”

来源:华尔街见闻  韩旭阳

高盛正计划新成立一个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自救该部门对于实现公司的消费高估值至关重要。

在进军消费贷业务失败后,贷业高盛正不断采取行动挽回投资者信心。亏后开始

当地时间2月26日,高盛据媒体报道,自救高盛正计划新成立一个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消费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贷业高管们认为,亏后开始这一新成立的高盛部门对于实现公司的高估值至关重要。

早在本月初,自救高盛就宣布将调任技术、消费媒体和电信部门高管 Matt Gibson 到新成立的贷业资产及财富管理部门,以帮助带动客户资产投资业务的亏后开始销售。高盛CEO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已确认这一新成立的高盛部门是帮助提升该公司股票吸引力的关键,尤其是在放弃消费者信贷业务后。

1999年,当高盛准备公开上市时,高管们在招股书中写道,其发展战略的一个支柱将是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因此资产管理业务将发挥关键作用。近25年过去了,该公司仍在追逐这一目标。

分析师 Brennan Hawken 表示,所罗门自接手以来一直发誓要解决这个问题,但速度还不够快:

这个部门是获得更高市盈率的关键。如果有办法获得更好的(市盈率)倍数,那就是唯一的道路。

分析师 Mike Mayo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盛关于保持收入稳定性的发展理念已经存在了25年。就华尔街而言,这不是一个新目标。但我希望看到更多的行动,而不是空谈。”

此前财报数据显示,高盛第四季度净营收105.9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的107亿美元,同比下滑16%;四季度净利润11.9亿美元,同比骤降69%。四季度其平台解决方案部门(Fintech和消费金融业务)的税前损失了1.78亿美元,同时信贷损失准备金飙升了183%,达到9.72亿美元;投行业务也持续下滑。

2月16日,高盛已经放弃扩张消费信贷业务,砍掉除了 Apple Card 之外的所有消费者信用卡业务。就在几周前,高管们承认,自公司成立以来,进军消费者信贷业务使其损失了近60亿美元,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并削弱了CEO所罗门在公司中的地位。

自那之后,高盛采取了各种行动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2月25日,据媒体报道,高盛提交给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高盛批准了一项新的股票回购计划,授权最多3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文件还显示,回购的步伐已经加快,本季度已回购了约22.5亿美元的股票,而去年全年的回购总额为35亿美元。但该公司并没有设定回购计划的截止日期。

2月28日,高盛将举行有史以来第二次投资者日。尽管许多人对高盛的期待已经破灭,但投资者甚至内部人士都在等待更多线索,以了解到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以及该公司将如何继续前行。

分析认为,在市场信心摇摇欲坠之际,高盛希望让投资者相信,其可以通过管理策略使盈利更具稳定性,并在任何时候都能创造利润。但这一新成立的部门加大了从客户那里筹集资金的力度,它利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投资,导致其收益更难以预测、波动性更大。

瑞银集团银行业分析师 Brennan Hawken 表示:

看到高盛陷入困境,这可不是件好事。有一种看法是,所有的合伙人不是在朝着一个目标前行。

这让投资者得出结论,CEO可能正在失去对合伙人的信心。而这是令人担忧的。

另外,高盛还将寻求其最大业务——全球银行和市场业务的持续收益增长。疫情期间,该项业务的盈利激增支撑了高盛的股价。过去的12个月里,高盛股价上涨了7%,今年以来已经上涨5%。但高盛的市净率仍徘徊在1.1左右,而深耕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净率接近1.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金山云第三季度营收19.7亿元 同比下滑18.4%
  • 节后巨额逆回购到期 资金面料将充裕无忧
  • 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一步之遥 常州、烟台今年冲刺“GDP万亿之城”
  • 全国中小微养老机构承租国有房屋,租金减免至今年年底
  • ChatGPT带火AI投资 商业模式能否看清?
  • 有企业“逼人离职”?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推定解雇”制度
  • 天赐材料2022年最高预盈59.5亿 锂电产品量价齐升深绑宁德时代加速扩产
推荐内容
  • FTX投资损失1.5亿美元,红杉资本罕见向投资者致歉
  • 油市前景迷雾重重 欧佩克+本周将“按兵不动”?
  • 珠海重大项目开工“大热潮”:一季度总投资916亿元,冲刺产业强市
  • 中国卫星公司回应美制裁:与美方制裁公司无业务往来
  • 专家:加快完善契合国企等各类型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国企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
  • 晶澳科技投资400亿扩产,光伏行业即将加速洗牌